能源入户惠渔民,渔排无忧助发展
据相关统计,福建省共有养殖户约20万户。作为养殖户,他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一般是生活在海上,工作、生活、饮食、起居、娱乐,全部都生活在在近海搭建的木屋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那么有人会提问道?在渔排上生活,那么这个“用电”从哪里来?在陆地上生活,可以说,“电”已经无时无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在刷着手机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有“电”在做支撑。
其实,在海面上生活,跟在陆地生活相比,条件可比想象中的艰难。尽管有部分很靠近岸边的养殖户,他们索性直接从岸边搭设电缆来进行供电,然而电缆的投资及维护成本高,加上海边沿岸潮湿、高盐雾的极端环境,故障率高,可靠性低。并且存在其他不安定的第三方因素,比如违规拆除、加价供电,安全隐患。
另外,随着前些年光伏发电产业的推进,有不少的养殖户或渔民开始使用“光伏+储能”的方式进行储电用电。但是绝大部分项目经营者,还是采用铅酸电池作为储能单元,以此来增加设备项目的利润和后期维护所产生的收益。可铅酸电池存在寿命短、体积大、输出功率小、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等问题。
除了上述的养殖户或渔民采用“电缆取电”和“光伏发电”,有很小的一部分渔民,仍用柴油发电机或者没有电可用的情况。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指出,未来要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利用,积极扩大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规模,加快建设新能源基地,推进风电光伏大基地建设,实施乡村可再生能源行动等,以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发电量等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渔排无忧”全称为“渔排无忧光储离网系统”,该项目是由厦门君能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并执行落地,旨在用新能源供电系统来为渔排上生活或工作的养殖户或者海上观光旅游的用户群体享受无忧的用电环境,故取名为“渔排无忧”。
在渔排木屋(或居所)的顶部或四周,安装数量6~20片光伏发电板,将光伏发电板所产生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或者光储一体机转化为交流电能,该电能可即时消纳,也可将多余未消纳的电能存储在储能模块中,在光照不足、夜晚或者发电不足于支持提供用电负载的情况下从储能模块中提取使用。实现不间断供电和绿色用电。